太陽能企業永遠都是跟著市場走,市場在建立初期特別需要政策的指引,重視開拓市場,新能源市場尤其如此。對于國家并網大型電站的市場培育,像美國加州采取的方式值得借鑒,即在某一光照較好的地區推行一定的政策補貼。但是我國國情決定了補貼戶用電站有一定困難,僅僅以低價位來衡量是不妥當的,所以可以參考以大型電站作為引導方式。公司進行新技術的研發可以通過政策來引導,以此降低企業研發成本,保證企業在最后的產品銷售中獲取正常的利潤,同時也可以大大降低電站的建設成本等。
目前對于很多公司,特別是我國以加工為主的太陽能廠家來說,危機帶來的不良影響還是非常大的。需求的減少直接影響了加工訂單,生產就要減少,公司資金鏈也會出現問題。其實具有核心技術的公司,危機反而是一個發展機遇,也給行業提供了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行業會因此更加健康地發展,能夠存活下來的廠家必定在某些方面具有獨到之處的。
不過只是一味地擴大加工規模,那么成本的降低是很有限的,也很難能獲得好的經濟效益,還有重復建設生產線也背離了發展新能源減少浪費的初衷??创柲艿陌l展,需要我們有長遠的眼光。技術需要創新更需要堅持,只有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才能在為人類明天帶來光明的太陽能產業和太陽能批發市場中留下些許功績了。
目標的實現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經濟學家的關注,更離不開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也就是需要技術支持?,F在,太陽能光伏發電的技術路線主要是薄膜和硅基平板型發電,還有以槽式熱發電為主的熱發電。我們應該在把握好發展機遇的同時,積極進行技術創新,只有掌握了先進技術,才能保證發展的持續性和企業永恒的競爭力。